关于互联网医院 必须搞清楚的三件事

作者:admin 来源:简约科技 发表时间:2015-12-28 浏览量:


自乌镇亮相了首家互联网医院,业界对互联网医院的争论很多,笔者也写过两篇文章讨论互联网医院的虚实。有人将互联网医院视为医疗改革的圭臬,也有人斥责互联网医院偷换概念。不管怎样,很多人对互联网医院还存在一些误解,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互联网+医院的现状。


关于互联网医院 必须搞清楚的三件事

关于互联网医院 必须搞清楚的三件事

自乌镇亮相了首家互联网医院,业界对互联网医院的争论很多,笔者也写过两篇文章讨论互联网医院的虚实。有人将互联网医院视为医疗改革的圭臬,也有人斥责互联网医院偷换概念。不管怎样,很多人对互联网医院还存在一些误解,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互联网+医院的现状。

首先,互联网医院不同于网络医院

在互联网医院的概念出现之前,颇受关注的是网络医院,而人们接触更多的却是信息化医院,可以说是互联网医疗演进的三个阶段。我们不妨在此梳理一下信息化医院、网络医院和互联网医院之间的共性和不同。

信息化医院由来已久,除了医院自身引入HIS系统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少IT公司也开始为医院提供流程化服务,并宣称是互联网医院,可目前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是门诊挂号系统和医保卡,尽管很多医院也相继开放了门诊挂号系统,各类在线挂号服务蜂拥而至,比较知名的有就医160网,以及各省市卫生局搭建的预约挂号平台。而病历管理、电子处方等依然被院长们紧紧的握在手里。也就是说,一些IT公司将医院信息化归为信息化医院不排除偷换概念的嫌疑,且就目前来说,信息化医院仍处于互联网+医院发展的第一阶段罢了,和互联网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而网络医院似乎是医院信息化后的进阶,国内很多省市都有网络医院的特例,比较知名的当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设的网络医院。自去年10份上线后,目前已经有50多种疾病适合网络诊断,通过在广东省设置的1000多个网店,患者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在附近附近找个网点,医生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免费诊断,开完处方后可以直接在药店拿药。既节约了挂号时间也节省了就医的费用,不过各个网络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范围也比较窄,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关注的医保报销目前并未纳入到网络医院的体系中来。

和网络医院相同的是,前几天刚刚挂牌的乌镇互联网医院也主要依靠远程诊断的运营模式,不同的是,除了桐乡市政府的支持,微医集团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是移动医疗公司首次踏足实体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医生资源更加丰富,凡是有执业资格证的的医生都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多点执业,考虑到微医集团近两年积累的5000余组专家医疗团队,医生资源并非是瓶颈。另一方面让电子处方和病历管理近一步开放,或可以打破传统医院禁止处方和病历流出的现状,其实也是在利好医生的自由行医。当然,乌镇互联网医院还只是个案,尤其是政策上的支持在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比如说医保系统的接入,就连传统医院发起的网络医院都未曾实现。不过,笔者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本身就是医疗改革的一种进步,特别是微医集团作为非医疗机构的加入,这对移动医疗的发展和医改的方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本质是医院而非互联网服务

在线问诊也好,医药O2O也罢,究其根本都是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服务。以第三方服务去解决医患问题,就不得不触及医院的既得利益,这也是移动医疗创业者高呼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而院长们却对之嗤之以鼻的关键所在。所幸互联网医院虽然和移动医疗密不可分,究其主体依然是医院而非互联网服务。

摆在移动医疗玩家面前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碎片化服务和互动性难题。所谓的碎片化服务是指,移动医疗较大的价值可能并不是提供各类服务信息,而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一对一的隐私医疗并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实现服务,这就给移动医疗带上了隐形的枷锁,一是用户需求太“轻”,可能仅仅局限在挂号、慢性病管理和相对隐私的疾病上。二是进展缓慢,几乎所有的移动医疗服务都在积累医生资源,甚至在相互抢夺资源,不排除未来会出现烧钱的现象,但这必然导致互动性上出现一些问题。实体医院的医生本来就很难挂上号,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移动医疗APP来问诊本就不现实,除此之外,医患问题还无从解决,目前普遍的做法有两个:一是“轻问诊”,比如春雨医生共建线下诊所和丁香园的自建线下诊所,就是为了建立医生与病人的诊疗关系。另一种是为医生进行线下导流,比如快速问医生等在尝试为入驻医生提供线上流量,在首诊后建议用户到线下就诊,这和“轻问诊”的思路相同,只是把医疗责任等让人头疼的问题甩给了实体医院。

对比可以看出,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越移动医疗的范畴,一旦互联网医院拥有了医疗服务资质,就有了承担医疗责任的能力,在了解用户病历的情况下也更方便医疗保险的进展,从多个方面减轻医患关系带来的压力。当然,对于医生而言,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不言而喻,所能发挥的功能也值得给予更多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具备医疗服务资质,也就印证了互联网医院的本质是医院而非互联网服务的事实。

互联网医院已是大势所趋么

尽管互联网医院的未来看似扑朔迷离,但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先例,而从舆论反馈和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来看,互联网医院恐是大势所趋。不过,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论证过,想要效仿乌镇互联网医院至少有下面三个门槛。

第一,政策门槛,医院作为社会基础设施,没有政策支持恐难以为继,对比来看互联网医院在当前情况下对政策的依赖更甚。乌镇互联网医院是特殊背景下的政策突破,并且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得到了习大大的认可。未来互联网医院的难点仍是合作障碍,和政府如何合作,和实体医院如何合作,从这点来看,乌镇互联网医院或难以复制。

第二,技术门槛,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诊疗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处方审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结算系统等都需要自主研发。试想单是亿万级的医患沟通平台和多通道视频在线远程诊断服务,就足以把不少移动医疗公司拒之门外。回看微医集团的动作,今年9月份C轮融资3.94亿美元后,成为国内移动医疗企业的首个独角兽,其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克服技术门槛,对其他移动医疗公司恐力不从心。从另一个信号来看,BAT也在积极布局移动医疗,微医集团的腾讯背景也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优势。

第三,资源门槛,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仍是医生资源和患者,对于主要提供碎片化服务且同类产品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能否迈过资源积累这个门槛还不得而知。纵然移动医疗行业融资频频,可医生数量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尤其对后来者而言,邀请医生注册入驻容易,用户活跃度才是成败与否的重点。医集团似乎也意识到了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不可替代性,此前就曾和上海、广州的一些医院在分级诊疗上进行合作,乌镇互联网医院也定义为一个开放平台,各省份可以接入到乌镇互联网医院,进而跳过资源积累的门槛,利于各省份试水互联网医院。为了在更多省份获得政策绿灯,微医集团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由此可以看出,乌镇互联网医院还只是一个雏形,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智能硬件的发展和民营医院的转型,互联网医院将从框架被填成无所不有的高楼大厦,有可能成为独立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外的第三种医疗服务机构。

从医院信息化到网络医院再到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医疗领域已然在不断迭代,或许互联网医院并不是未来医院的最终形态,却也预示了医疗体系发展的未来方向。


TAG:互联网 互联网医院

上一篇:2016年医疗领域十大趋势预测
下一篇:2015中国医用耗材采购五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