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风暴越演越烈 医药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作者:admin 来源:简约科技 发表时间:2015-12-10 浏览量:


从7月22日的自查核查工作启动至今,食药总局持续发威,连续发文严查新药临床数据造假,提高仿制药门槛,力挺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的上市。有业内人士指出,回顾整个过程,就像看一部连续剧,接连出台的各项举措,将触发“优胜劣汰”的市场效应,一场仿制药企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海啸”。


自查风暴越演越烈 医药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药企损失惨重,投入或打水漂

根据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各家药企对撤回的药品投入资金几十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有企业表示,撤回申请后将积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加快公司质量、疗效确定并与原研产品质量、疗效一致的药品尽快在国内上市的步伐,比如华海药业。

但也有企业此前的投入可能会打水漂。有公司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将会对撤回的临床价值和市场前景做进一步评估后,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比如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牟骅分析认为,企业撤回药品的注册申请,可能基于申报资料的形式/程序以及内容/质量两大方面的原因。如系前者,则在进行相应调整后应能符合要求,重新申报后问题不大,但需为此付出时间成本和注册成本。如系后者,则可能须进行额外的/进一步的研究,甚至重新开展研究,然后重新递交申请。如果申请人撤回申请又不再重新递交,那就意味着放弃该申报项目,相关的前期投资也就打水漂。

有业内人士指出,自查开始后,损失较为惨重的是华海药业,其撤回和不批准的受理号共有8个品种的17个注册申请撤回,另外还有两个申请因临床数据真实性存疑上了食药总局的“黑名单”,并不予批准。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根据食药总局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

很多人再回过头来看食药总局近半年来的一系列动作时发现,这其实是一场食药总局谋划已久的计划,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它的决心会有如此之大。相关企业和机构以为总不会来的“狼”终于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仿制药质量和技术标准上动真格

其实,从今年食药总局另一方面的“组合拳”可以看到,它在提高药品研发质量和技术标准方面所下的决心。牟骅指出,除了在上述合规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外,食药总局还公布了一系列的仿制药质量与技术标准,打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0月30日,食药总局发布食药监办药化管函〔2015〕663号文,是《关于征求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意见的通知》,以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11月6日,又发布了《关于征求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221号),就生物等效性采用备案制的征求意见。

11月18日,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231号),强调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必要性,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将面临注销药品批准文号的处罚。而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也将有鼓励政策支持。

“在仿制药里面,231号文的影响会比较大,把标准提高了,就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迫使企业要对自身力量进行分析,量力而行。这最终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否则新申请还会源源不断地涌来。”牟骅认为,食药总局从源头开始标本兼治,会促使企业在质量体系方面做一个充分的改进,真正地鼓励企业认真做药。仿制药的问题解决了,资源将重新配置,以往企业都觉得仿制药好做,资源都流向了仿制药,今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将资源投入到创新药的研发中。

“我们要从仿制药大国转变为创新药强国,这个过程必须经历,而且来得越早越好。”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是优化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保障药品整体安全的根本举措,其思路总体上包括优化存量和严格增量两方面。尽管短期内会给一些药企带来难度甚至“阵痛”,但从整体看利远远大于弊。

医药市场将面临洗牌

仿制药门槛的提高,势必对医药企业产生冲击,多名业内人士及专家预测,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大洗牌。

“中国原有的近5000药企,有可能压缩到2000多个,强者会越强,弱者会越弱。中国药企整体研发实力将有大幅度提升。”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预测,中国未来三到五年,生产和研发成本、运营成本都会上升,药企的利润会持续下降,实际上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核心的就是政策,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是基于政策。所以明年药企不会太好过,一批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弱的企业会被淘汰。中国未来三到五年的药企利润率会持续下降,生产和研发成本、运营成本都在上升。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研发创新药的企业——歌礼药业(浙江)有限公司的综合事务副总监王渐炯对政府的举措表示欢迎,同时认为,这次改革肯定会对中国做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和帮助,也会促进现有以仿制药为主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和飞跃。对于极个别对药品质量意识不是很强的企业,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政策,将这些“害群之马”清除出局。

未来,高质量的国产仿制药也势必会对外企在中国的市场造成冲击。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高级副总裁牟骅认为,将来,随着国产仿制药质量的提高,进口原研药和进口仿制药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国内市场独霸天下。同时,还可以促进和带动中国的国产仿制药走出国门。“中国是仿制药生产和消费大国,将来有一天也会成为世界仿制药出口大国,现在仅仅是拉开了一个序幕。”

坚持高标准,仿制药也有前途

尽管中国仿制药表面上看似乎是哀鸿遍野,但在一些外企看来,中国市场很大,仍有企业认为,只要坚持高质量标准,仿制药也会有前途。11月30日,卫材株式会社就宣布,斥资5亿元收购辽宁天医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明确表示,在拓展新药业务的同时,也将进军中国仿制药市场。

胡颖廉为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画了一张“蓝图”:在一个理想的医药市场中,大型跨国制药巨头主要靠创新专利药参与竞争,小型企业主要依靠特色产品(如销量不大、但市场必需的孤儿药)赚钱,而更多企业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政策红利下会成为仿制药生产者,或是被委托生产或是自有品牌。现有多小散乱的医药产业格局将根本性转变。

药品质量“保卫战”历程

7月22日:食药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要求企业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证据保存完整。这一事件被业内称为“七二二惨案”,今年的“海啸”,由此开始。

点评:117号文的发布,是食药总局给企业主动交代的机会,在此后被业内认为是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但绝大多数企业显然并没有足够重视这个文件。

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

点评:牟骅看来,从这时候开始,政府已经为此后的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其核心点就在于,消除注册申请的严重积压,鼓励创新,提高药品质量,尤其是仿制药的质量。

8月19日:食药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2015年第166号)》,再次强调自查,并给予了“坦白从宽”的处理办法:在8月25日前主动撤回申请的申请人,总局不予公布。

8月28日:《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情况的公告(2015年第169号)》发布,食药总局兑现承诺,对于主动撤回的317个申请的申请人并未进行公示。

9月9日:食药总局发布172号文,对于递交了自查资料的1094个品种,公布参与其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或CRO名单,并要求这些机构主动开展自查,发现存在不真实问题的,应主动将情况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并督促申请人主动退回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退回的申请人和品种名单,不予核查及立案调查。再一次给了临床机构和申请人“悔过”的机会。

10月25日:食药总局正式启动临床数据的现场核查,文告至此后开始密集出台。

11月6日:《关于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等八个企业撤回注册申请的公告(2015年第222号)》发布,食药总局首次公示主动撤回申请的企业名单,包括了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这8家企业无疑是没有及时在规定时间8月25日前认清局势。

11月11日:食药总局又发布了《关于8家企业11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正式开铡刀了,其后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11月26日:90家企业主动撤回申请后被公示,涉及164个药品注册申请。

12月3日:又有62家企业撤回87个注册申请被公示。


TAG:医药市场 医药自查

上一篇:医械装备进口免不免税?看六部委怎么说!
下一篇:国内医械企业并购或成医疗器械业未来主流